久久久免费电影_久久成人国产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视频_国产精品一区电影

無障礙
您當前的位置 : 蘭州新區門戶網站 >> 新區新聞

活了大半輩子,頭回見冬小麥長這么好
——蘭州新區冬小麥試種記

來源: 蘭州新區報

李佳麗

時間: 2025/08/22/ 09:15 

字號:[][][]

  近日,在蘭州新區秦川現代農業產業園,沉甸甸的麥穗籽粒飽滿,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。

  65歲的種植戶王建國蹲下身,輕輕捻起一粒飽滿的麥粒,放在手心搓了搓,又湊近鼻尖聞了聞,黝黑的臉上綻開笑容:“活了大半輩子,還是頭回在咱這地方見著冬小麥長這么好。”  

  從“不敢想”到“大膽試”:寒旱地里的種植革命

  秦川區域全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,冬天更是寒風而干燥。“祖祖輩輩種的都是春小麥、玉米,誰也沒想過冬小麥能在這兒過冬。”王建國記得,年初聽說要試種冬小麥時,村里不少人直搖頭,“零下十幾度的天,麥苗凍不死才怪。”

  但新區項目建設中心的農業技術員們,卻盯上了冬小麥的“潛力”。“冬小麥能利用冬春雪水,生長期長,產量比春小麥有優勢。”秦川現代農業產業園協助負責人龍維麗拿著厚厚一疊資料算起了賬,“關鍵是選對品種、用對技術。”

  團隊走遍周邊農業科研院所,篩選出蘭天42號、濟麥22號等3個耐寒抗旱品種。去年9月20日,趁著土壤墑情正好,技術員們帶著農戶開溝、播種、鋪滴灌帶,每一步都卡著技術標準來。

  “播深3厘米,行距保持15厘米,這樣既能抗凍,又能保證分蘗。”龍維麗蹲在地里向周邊農戶介紹調整播種的參數。

  項目建設中心農業技術人員對冬小麥進行測產

  從“看天收”到“智慧管”:科技托舉豐收夢

  冬去春來,麥苗的每一步生長都揪著大家的心。

  去年12月,一場強降溫襲來,最低氣溫跌破零下15℃。龍維麗和同事們連夜趕到田間,啟動應急保溫措施,給麥田覆蓋秸稈,打開滴灌系統補灌防凍水。“那幾天幾乎沒合眼,每隔兩小時就測一次地溫,就怕麥苗凍壞了。”

  開春后,降水少,保墑成了重頭戲。團隊用上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,根據土壤檢測結果精準調配化肥比例,通過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施用。

  “以前施肥憑感覺,現在手機上能看數據,該澆多少水、施多少肥,一清二楚。”龍維麗指著田埂上的智能監測設備說,“這玩意兒比老把式靠譜多了。”

  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初夏時節,試驗田的冬小麥齊刷刷返青,拔節期的麥苗能沒過腳踝;灌漿期里,飽滿的麥穗壓彎了麥稈。

  “你看這分蘗,一株能發5個穗,比春小麥多了近一半。”秦川現代農業產業園試驗田冬小麥技術負責人張軍拾撥開麥叢,數著穗頭給大家看,眼里的笑意藏不住。

  從“試驗田”到“致富路”:寒旱農業有了新樣本

  秋收時節,收割機在金色的麥浪里穿梭,谷倉里的麥粒堆成了小山。經測算,試種的冬小麥平均畝產超過800斤,最高的濟麥22畝產達832斤,遠超春小麥的產量。更讓人驚喜的是,檢測報告顯示,這些冬小麥的蛋白質含量、濕面筋含量都達到國標一等粉標準,是實打實的強筋麥。

  “收購價比普通春小麥每斤高兩毛多,這20畝試驗田,光這一項就能多賺3000多塊!”張軍拾算起收入賬,樂得合不攏嘴。周邊農戶紛紛來打聽種植技術,“明年我們也想種冬小麥,跟著技術員學本事!”

  冬小麥試種成功不僅是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的生動實踐,為新區糧食安全加了道“保險”,更標志著新區在優化種植結構、破解寒旱農業瓶頸上邁出了關鍵一步。